標題:

歷史發表 大家幫幫忙

發問:

請問,門下侍郎平章事集殿 大學士and太子太傅google翻譯, 宋朝時ㄉ工作為何??? 及其後來朝代ㄉ發展又為何???

最佳解答:

1.門下侍郎:官名。秦、漢有黃門侍郎,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,為帝王近侍。南北朝時地位逐漸提高,參與朝廷大政。唐天寶元年(742)改稱門下侍郎。至德二載(757)仍舊名。大曆二年(767)再改為門下侍郎。唐門下侍郎,本正四品上,大歷時升為正三品,為門下省長官侍中之副,宋沿置,其官常不領門下省之職,僅為虛銜。元豐改制,以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,行侍中之職,與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同為宰相,又另置門下侍郎、中書侍郎為副相。建炎三年(1129),改宰相及副相官名,門下侍郎遂廢。 2.平章事:宋代的中書省屬於禁中,單獨取旨,而尚書、門下兩省則僅有空名。同時,三省的長官,皆不常置有時以他官兼領此職,算是一種榮銜,而實際上並不預國政,所以,真正具有宰相職權的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簡稱同平章事,其下設參知政事為副相。宋神宗元豐時代,一度曾將同平章事及參知政事廢去,而以尚書省的左右僕射,左僕射兼門下侍郎,以行侍中之職,右僕射兼中書侍郎,以行中書令之職。並另設中書侍郎及門下侍郎以行參知政事之職。3.集賢殿大學士:官名。唐景龍二年(708)置修文館(后改弦文館、昭文館)大學士,至德二年(757)置集賢院大學士,元和年間后,皆由宰相兼領。天寶二年(743)又曾置崇賢館大學士,亦由宰相兼領,貞元四年(788)廢。五代后梁曾置金鑾殿大學士。襟初,沿唐制,宰相分兼昭文館、集賢殿大學士,其後又置觀文殿、賢政殿大學士,用以優禮前任宰執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,仿宋制,置華蓋殿(后改中極殿)、武英殿、文華殿、文淵閣、東閣大學士,以輔太子,備顧問。明成祖選翰林官入直文淵閣,參預機務,稱為內閣,有人漸升為大學士,但官階僅五品。仁宗增置謹身殿(后改建極殿)大學士,后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,地位尊崇,為皇帝起草詔令,批答奏章,雖無宰相之名,而有宰相實權,號稱輔臣。清初,置內三院大學士,順治十五年(1658),改內三院為內閣,置中和、保和、文華、武英諸殿與東閣、文淵閣大學士。嗣一度復內三院舊制。雍正九年(1731),置協辦大學士,乾隆十三年(1748)定製,置大學士滿漢各二人,官銜以保和、文華、武英三殿及體仁、文淵、東閣三閣為稱,其中保和殿大學士不常置,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。清大學士官階一品,為文臣最高級,名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,而清初有議政處制其權力,雍正年間置軍機處后,其職權被取代,但軍機大臣及內外官員之資望特重者仍愛大學士,以示尊崇。 4.太子太傅:太子太師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的通稱。從一品官。輔導皇太子的官員,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,亦有專任者。為了培養皇太子尊師重道的品格,在禮儀上對東宮三師十分推崇。《百官志四上》:「太子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各一人,從一品。掌輔導皇太子。每見,迎拜殿門,三師答拜,每門必讓,三師坐,太子乃坐。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,後名惶恐再拜。太子出,則乘路備鹵簿以從。」

其他英文地址翻譯解答:

志光公職補習班7E44C6EC5AAC8012
arrow
arrow

    楊貴蕙仟高球釩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